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十八章 亡國之象 (1)

關燈
話說中原自五代起直到元朝建立,都是亂世,其間宋、遼、夏、金誰也沒能做到統一,這一點誰也無法反駁。於是,從宏觀的角度來看,誰也不是正溯,誰都應該遵守亂世中的生存法則。

即爭鬥之道。

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,歷史給出了肯定,看蒙古人,直到統一天下,一直都處在爭鬥中。那麽依照這一準則,明明完顏亮才是時代的寵兒,完顏雍是邊緣庸才才對。

可是在大一統的機遇出現前,正確與錯誤往往逆向。

完顏雍人如其名,看似溫吞水,實則雍容宏漠、從容不迫。這人該低頭時能忍得住,連老婆都送得出門;該決斷時絕不猶豫,稱帝造反一言而定。面對南宋挑戰時,始終鎮定。該談判了,幾次命令進兵、停止、和談、再進兵,成功調動了南宋君臣的神經。

這是非常有名的策略——以戰迫和。

可以說,自從完顏亮南侵起,完顏雍一直在走鋼絲,走錯半步就會跌下萬丈深淵,可他就是不出錯,直到整合內部,壓服南宋,保持住了金國最強的局面。

而這只不過是他的開端而已。

完顏雍一生不出錯,以這種可怕的穩定性為基礎,他讓金國既迅速又穩定地開始了大變化。先是與民休息。對宋戰爭一結束,他僅留下了六萬常備軍,其餘的都放還故鄉。

僅此一條,即功德無量。

他還調整階級關系。

金之初,因為仇恨深重,也因為見識不夠,金國把原遼國的經濟自由人、寺院等二稅戶都貶為奴隸,完顏雍下令赦免。因在戰亂、饑荒中典賣的妻子兒女,由官方出錢贖買,放歸親人;再規定,凡放良之奴,限內娶良人為妻,所生子女即為良民。

凡此種種,不見宋朝哪位皇帝做過。

相比於治國,善行不過是小德。完顏雍在大的方向上把握得更加精到,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:

一是經濟向漢族學習。

女真人自立國起,直到完顏亮南侵失敗,一直處於半奴隸半封建制的低端時代。只知道燒殺掠奪,至於搶到手之後怎樣發揮出應有的效益,他們一概不知。這就導致了他們總覺得吃不飽,總想著再去搶。而當年的趙匡胤在立國時,寧可放慢腳步,也要得一地繁榮一地,讓經濟民生迅速升騰。

完顏雍有見識,他通檢推排,平均賦稅差役,逐漸削奪女真貴族的特權,像宋一樣把全國百姓分成若幹等級,按級服役。

二是精神內核女真化。

這個問題很有時代特色,不只發生在南宋時代的金國,在明末清初時也一樣出現過。

清初時八旗子弟席卷天下,創立大一統國家,可成功後不久就墮落成了一堆只知花天酒地吹牛皮的廢物。從康熙晚期到乾隆中期,這些人別說披甲執銳上戰場,就連戲臺上演戲殺人,一刀砍下個假人頭順帶著噴出來一腔雞血,都會被嚇得在臺下一片驚呼。

歷史是個大輪回,這些問題早在金國的完顏雍時期就出現了。完顏雍本人的太子都不知道女真風俗,宗室親王們不能用本族語言交流,女真人除了梳著一條大辮子之外,已經找不出和漢人的區別了。

完顏雍下令設立女真學,選金國貴族子弟三千人入學,設女真進士科,頒行女真文譯本的五經、諸子,與漢文儒生並列成兩個對立體系。

禁止將女真姓改為漢姓,如完顏氏改姓王;禁止侍衛講漢語;禁止女真人穿漢服,如果發現,重者處死,輕者取消世襲的女真爵位。

別的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發展,比如榷場。宋、金國境線上再不像從前一樣,只有一個每年交接歲幣的區域,而是在廣闊的大地上,從東方海岸線附近的泗州(今江蘇盱眙西北)、壽州(今安徽風臺)直到西北的風翔(今陜西鳳翔)、秦州(今甘肅天水)、洮州(今甘肅臨潭),都是兩國貿易的窗口。此外密州膠西縣(今山東膠縣)是宋金海上貿易的平臺。

這些地方的交易極大地提高了女真人的生活水準,他們基本上不用打仗也一樣可以得到美好的東西。若不然,他們搶來的金銀錢幣算什麽呢,不過是廢鐵。

當然,這也走上了當年遼國的老路,辛辛苦苦打仗贏回來的歲幣都在榷場上流回了宋朝。每年金國用來買茶葉的錢就需三十多萬兩白銀。

很無奈,可是東邊吃虧西邊補。金國還有與西夏的榷場,與更北方的少數民族,如蒙古族的榷場。在這兩塊地方,女真人繼續扮演著原始形象,輸打贏要欺行霸市。

收獲很大。

日子一天天地過去,完顏雍始終穩定,對內政策始終如一,對外更是滴水不漏,哪怕南宋方面幾次處心積慮地下圈套,也被他化解到波瀾不驚。

這種穩定一直持續了近三十年。

這人直到臨去世前還在說:“趁我還健康,有政令未完善的、法令不統一的,都應該提出來,修改訂正,我不會懈怠的。”

完顏雍讓宋人絕望。在長江的南岸,趙昚像是面對著一團軟綿綿的空氣一樣,他每一次發力想擊碎些什麽,都發覺打空了,造不成任何後果。

完顏雍帶動著、強迫著當時所有的人一起跟他過和平穩定的生活。於官場而言,尤其是對南宋而言,這扼殺了宋人很多夢想;於百姓而言,無論是金國的還是南宋的,都會很慶幸,因為平安。終完顏雍一生,戰爭再也沒有爆發過。

完顏雍,廟號世宗,在位二十九年,“……世宗久典外郡,明禍亂原故,知吏治得失。南北講和,與民休息,孜孜求治,得為君之道,上下相安,家給人足”,時稱“小堯舜”。

金國有多好,隔江望去,真應了一句老話:“隔岸看風景,總是那邊好。”所以不管完顏雍做出了怎樣的成績,趙音都是不服的,稍有理智的宋人也都不服。

因為皇權的力度。

完顏雍在北方一言九鼎,言出法隨,從沒有任何人敢於打折扣。在這一點上,幾乎古往今來所有的漢人皇帝都達不到。

以秦皇之威酷,得焚書坑儒之後才威加海內;李世民雖強,也總有人不斷地嘰嘰歪歪,比如魏征;趙匡胤就更不用說了,被各種人以各種方式抵制。

隆興和議之後,趙昚在國外是侄皇帝,在國內是兒皇帝,放眼望去,幾乎到處都是阿貓阿狗,每一只都敢跳出來狂吠幾聲。

可現實又不容許趙昚什麽都不做。客觀地講,趙構留給他的江山,比完顏亮留給完顏雍的爛攤子還要垃圾,幾乎綜合了全部的政府危機。

先是官吏腐敗。

在臨安城內,頂級高官們整天無所事事,辦公桌上的文件越積越多,哪怕真的堆成了山,他們也視而不見。因為要辦公的話,會被人看不起的。

那是煩瑣、具象、低級的表現。

在外地,各級官吏們只於兩件事:鉆營投機,以便升職;巧立賦稅強取豪奪,以便賄賂。

其他的,舉個例子:

某一年夏天,兩淮大旱,蝗蟲成災。註意,這兩點加在一起,不僅讓人類活不下去,連蟲子們也受不了。夏季本就沒多少莊稼,蝗蟲們鋪天蓋地找食吃,結果災情嚴重的地方一根草稈都看不著,於是成片的蟲子只能委屈地抱住各種幹枯的枝條去死。

這讓當地的官員們喜出望外。一個叫姚岳的人動作最快,他興沖沖地寫奏章報告趙昚,說蝗蟲自淮北以來,皆抱草木自死。這是千古未有之嘉瑞,足見陛下治國有方,感動上蒼、感動大地、感動鬼神……必須隆重地慶賀一番,並載入史冊紀念。

趙昚擁有很多這種臣子,是多麽讓人“羨慕”啊!而更加可喜的是,這種官員的規模每時每刻都在迅猛地增長。

在京官員,偉大的仁宗朝時不滿兩千人,北宋末期趙佶時代最多時不超過兩千七百人,而這時臨安城裏有近四千人。

這還只是在職的。各種候補官員保持在八千人左右,時刻準備著加入公務員隊伍。

地方官員的數量無法統計,只是浙東路七個州的不完全統計,在冊官員就達到了臨安城的總和。可以想象,整個長江以南,會是怎樣的官員泛濫景象。

在這些基數上,官員的數量還在失控地增加著。每三年一次的科考人數比北宋時更多,最多時達五百人。這之外蔭補、任子等恩典更是每個官吏乘以五,即有五個子孫後代可以得到名額。這還只是少的。官員們本著無私的愛國精神,還可以隨時向朝廷推薦不計數量的“白身人”,即沒功名沒資料沒出身的平民百姓。

這些人的工資是個讓人瞠目結舌的數字。

俸祿,北宋初全年不過一百五十萬緡(成串的銅錢,每串一千文),平均每月不到十三萬緡;神宗時每月增至三十六萬緡;趙構的紹興時代增至每月八十萬緡,輪到趙昚時,達到每月一百二十萬緡。

地盤縮水了,土地變小了,官員反而增加了,工資變得膨脹了!而這還只是基本工資,不包括各種各樣超級豐厚的封賞。

至於軍隊,就變得更加離譜。篇幅所限,不多贅述,只提一點,號稱兵強馬壯的四川宣撫司統兵七萬餘人,各級將官達到一萬七千七百人,平均每個軍官領的兵不到四個!

而軍費的支出則是另一番景象,淮西諸軍費用一千一百萬緡,湖廣諸軍九百六十餘萬緡,淮東諸軍七百餘萬緡,四川最多,每年支出達三四千萬緡。總計大約五千七百六十萬至六千七百六十萬緡。

終趙昚一朝,國庫歲入最多的一年是六千五百三十萬緡。

凡此種種,都是亡國之象。在北宋,只有在英宗時代才出現過這種現象,逼著神宗大刀闊斧地去砍,最後才重新振作起來。這時南宋才歷經二世,就糜爛到這地步,試問趙昚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麽?

他做得很認真。

吏治方面,限源裁人一起抓,短時間內官員隊伍就縮水了。財政方面就沒這麽簡單了,他每走一步都會撞上重重大山。

比如他爹趙構。

國家財政如此緊張,趙構帶頭搗亂。某天趙昚正查賬本,發現有人私自造酒。酒,是國家重要的收入來源,屬特供特銷物資,別說是私造,就連私賣都是犯罪。可是趙構偏就在他的德壽宮內開了酒作坊,每天公然擡進搬出,把大批量的酒輸入市場。

禦史臺專門就此事上報,趙昚覺得頭疼,要處理嗎?不處理嗎?真不處理嗎?正在糾結,他爹先爆炸了。趙構大怒,派人來質問兒子:“這事是真的,你想怎麽樣?”

趙昚孝順神經發作,酒的事忽略,禦史臺有關人員開除。他覺得這樣才能彰顯他無可挑剔的孝道,要知道這萬裏江山都是爹賜給他的,一點點的酒稅又算得了什麽?

忘恩負義白眼狼,永遠別想和他貼邊。

可是下邊的人不幹,宰相帶頭反對,撤職詔書被扣發,不予執行。趙昚急火攻心,這不是陷他於不孝嗎?他找來宰相嚴詞責問。宰相說:“德壽宮裏的辦事人都是些閹人,懂得什麽國事大體?為了他們就撤言官,以後誰還會為國操心?”

說得好,正中趙昚要害。皇帝陛下立即心情大好,收回成命,禦史不必下崗了。私酒的事也不了了之,他決心再不追究。

他想不了了之,趙構還不幹呢。幾天之後,德壽宮召見,請兒子喝酒。酒上來後,趙昚發現瓶子上有個小牌子,上面寫著——德壽宮造。

請皇帝喝私酒,百官、皇子都跟著,看你喝不喝。

趙昚一生喝下過無數杯勉為其難的苦酒,這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杯而已。有什麽為難的,仰頭咽下就是。

他爹的酒好喝,臣下的怒難抑。說到財政,這是南北兩宋最重要的國脈支柱,比外敵入侵更加要緊,趙昚無論如何都得治理下去。

簡言之,南宋此時的財政混亂到了極致。先是機構重疊,各不統籌。例如,中央一級的財政管理機構是戶部左藏庫,這是國家明文規定的只此一家的負責部門。可是還有左庫南庫、左藏封樁庫、內藏庫、三省樞密院激賞庫、合同憑由司、修內司、國用司等部門,一旦國家賦稅收上來,全都伸手要錢,哪一個都絕對獨立,不聽約束。

比如左藏南庫,它是秦檜當政時私下創置的,他以各種理由從戶部劃一大部分賦稅收進庫裏,供其個人消費。秦檜死後,趙構把這個庫連同望仙橋秦宅一起歸為己有,成了太上皇小金庫,試問有人敢攔它的道、敢撤它的編嗎?

現實種種,逼著趙昚想各種不是辦法的辦法。他任命宰相、參知政事等組成一個專門的理財部門,統一管理各級稅務收入。

這從理論上說是可行的,宰相、副宰相是國家級別最高的官員,由他們聯袂出手,足以打壓管理各種庫藏,整理國家財務。

可是,第一,宰相也沒法搞定所有人,裏面不僅有趙構,趙昚本人也是阻力之一。左藏封樁庫、內藏庫就是他設立的,也是從稅收裏隨手支錢的主兒。第二,宰相們太忙了,本身國家事務就多,再壓上來無數本賬簿,這任務太繁重了,多少年積壓下來,誰來也沒轍。最要命的是第三,這個部門本身就與戶部左藏庫這個國家唯一理財部門相對立,還是宰相、副宰相任職,老實說,它攪亂國家金融秩序的力度是空前巨大的。

困難很多,趙昚絕不氣餒,他想起了他的七世祖,也就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曾經做過的事。趙匡胤曾努力存錢,說以二十匹絹買一名契丹戰士的人頭,彼精兵不過十萬,兩百萬匹絹就可使大事告成。

時隔世異,價錢肯定是漲了,可趙昚決心向太祖看齊,盡量多攢錢,完成滅金覆國的大事。在這個大願望的推動下,趙昚在糜爛腥臭的吏治環境裏,在千瘡百孔處處伸手要錢的財政泥潭裏努力掙紮,讓錢一點點地多了起來。這實在是不容易,不斷出現的中小級麻煩就不用說了,動不動還會有天災降臨。

他爹趙構會不定時地伸手,把他辛苦攢下來的錢掏走。

至於理由,則很光明:兒子,最近我零花錢不夠;兒子,你瞧我快過生日了;兒子,你媽最近也要過生日了;兒子,你二姨娘也要過……

每一筆都是巨額數字,稍微提一下,讓大家開開眼。每個月必須的花費是向德壽宮進錢十萬貫,每年四十八萬貫另算,是趙構的零花錢,再有宮內各色人等的開支也都由官方負責。除了上面提過的各種生日、節日的進獻外,有時趙昚也嘴賤,喝多了會向他爹許諾,“過兩天給您二十萬貫錢,聊表孝心”。

酒醒後趙昚一身冷汗,恨不得抽自己兩嘴巴。他決定裝傻,酒話嘛,過兩天大家就忘了,難道爹還會認真不成?

他太低估趙構的臉皮厚度了。趙構會很認真地問他,為什麽不兌現?趙昚啞口無言,以皇帝之尊,以孝宗之孝,難道會賴賬嗎?

可真是沒錢啊,好不容易攢點,交出去真是肉疼。最後還是太皇太後吳氏出面圓了場,代替他交出二十萬貫了事。

德壽宮是趙昚的夢魘之地,他不想去、不敢去,卻不能不去。那裏邊裝修得像人間仙境一樣,比如宮內開掘大池,註入西湖之水,號大龍池。岸邊疊石為山,名為萬歲山。

聽著像不像艮岳?

實際上,德壽宮就是趙構根據記憶,按照繁華壯麗的北宋皇宮園林造出來的微縮版。宮內亭臺樓閣無數,夏天時“堂前假山、修竹、古松,不見日色,並無暑氣”。

宮內池塘假山旁的亭、橋是由吳璘所進的四川石料砌成的,“瑩徹如玉,以金釘鉸”“四畔雕鏤闌檻”“橋中心作四面亭,用新羅白羅木蓋造,極為雅潔”。

橋下是千葉白蓮,禦榻、禦幾、瓶、爐、酒器等,都是用水晶雕琢而成的。此外,德壽宮裏還“甃石池以水銀浮金鳧魚於上”。

如此美妙,可在趙昚的眼裏,就像是吞錢的魔窟,攪碎了他的夢想,搞砸了他的事業,沒給過他半點幫助!

很多年後他才會清醒地意識到,他爹這麽厚著臉皮只知道要錢,並不是無恥癥發作,而是在幫他。趙構認為,只有搞得這小子手裏缺錢,才能保證江南的平安。

千難萬難,好在勤勞的漢人無論在怎樣艱苦的環境裏都能從事生產,於是托百姓的福,趙昚的錢包還是一點點地鼓了起來,允許他去做一些有關尊嚴的事。

隆興和議,最讓他覺得屈辱的並不是湯思退等人的賣國行為,也不是李顯忠、邵宏淵的符離之敗,而是兩件看似與國家實利無關的“小事”。

第一,河南始終沒能收回。

這不只是收覆故都開封,打回到黃河邊的激昂口號,而是因為趙宋的皇陵在那兒。除徽、欽二帝之外,北宋所有皇帝都埋在那兒。從常理上來說,每年都不能去給先人掃墓,是漢民族所沒法忍受的可恥之事。從實際來說,趙宋不僅失敗,還把祖宗給連累了,並且時刻處在被挖墳掘墓的威脅下。

這事趙構無動於衷,趙昚卻寢食難安。他決定和金國講講道理,別的地盤先不說,河南必須交還給南宋。

第二,受書禮。

這是個政治儀式,是紹興議和時定下來的。規定每年每次金國使者到江南宋廷說事時,宋帝必須離榻降階走到禦座下面,親手接過金國國書,以示君臣關系。

這種禮節趙構、秦檜做得非常到位、非常開心,滿朝文武攔都攔不住,誰攔誰死,絕不留情。很大程度上,韓、岳的悲劇就在於此。

極品奴才。

趙昚繼承了江山,也得繼承習慣。好在他上崗時正趕上完顏亮南侵,君臣打架大失體統,幾年之間斷絕邦交,誰都沒提這個事。

可隆興和議達成了,這些就躲不過去了。每年金使到來,他得降階恭迎,並以侄兒的身份問叔叔平安。對一個立志覆仇,並且曾經覆仇卻失敗了的人來說,還有比這更難堪的嗎?

趙昚羞憤欲死,從第一次起就以種種理由拒絕,軟的有生病了、不爽了等,不跟金使見面;硬的很幹脆,直接說“不喜歡,老子不幹”!

可是,爹還會瞬間出現。趙構的耳目遍布朝廷,發生了什麽事都能第一時間知道,他會勒令兒子按規矩辦事,不然他親自去金殿行禮迎接。

孝——無違曰孝。

孝,就是得聽話,不能跟長輩頂著幹。趙昚難道能讓爹出來受辱嗎?其實這娃也是個憨貨,他就始終不懂,他那變態老爹是多麽喜歡這種場合啊!

長話短說,到宋乾道六年(公元1170年),他再也忍不住了。正好國家稅收走上正軌,手裏也攢了些錢,他決定立即就做。

這時虞允文獨相,抗金英雄終於走上了前臺,他推薦了兩個人選出使金國,希望先禮後兵,讓金國自動答應歸還河南並取消受書禮。

這兩人一個是秘書少監兼起居舍人李燾,一個是起居郎範成大。李燾是所有研究宋史的學者的老師,真正的宋史達人。他一生著述頗豐,有《巽巖文集》《四朝通史》《春秋學》等五十多本書,大多散佚了。

今存的有《續資治通鑒長編》五百二十卷、《六朝制敵得失通鑒博議》十卷、《說文解字五音韻譜》十卷。這些都收進了《四庫全書》裏。

一點不誇張地說,如果沒有李燾的書,那麽人們將無法研究宋史,他是一位實實在在的歷史大家,至少在記錄這一塊,是中華民族名副其實的一件瑰寶。

可在本職工作上,他就和另一位宋代歷史大家司馬光一樣,非常好玩。

平日裏他義正詞嚴,好為天下先,這讓虞允文對他讚賞有加,覺得這是位精讀歷史、胸有熱血的好男兒。於是在出使金國、為國為君爭利的大關頭,虞允文第一個推薦了他。本以為李燾必將慷慨成性,舍家為國。卻不料李燾把這事兒想了想,說了一番非常具有邏輯的話。

“丞相啊,你派我去改約,金人一定不肯;金人不肯,燾必將與之以死抗爭,那樣——燾就死了。丞相此舉實乃殺燾。必死之局,為什麽一定要讓燾去?”

虞允文覺得臉紅。自己是一國之長,百官之首,居然沒看清楚這人竟有這樣的一面。失職啊,不應該啊!“李燾,滾到外地寫你的歷史書去吧!”

範成大則有另一番邏輯。

範成大,字致能,生於1126年,時年近五十歲。官職方面只是個小小的起居郎,如果說有什麽能拿得出手的話,那就是他的詩文。他與楊萬裏、陸游、尤袤合稱南宋“中興四大詩人”。

範成大一口答應出使,並且非常鎮定。他說:“這次出使並不是為了開戰,所以沒有生命危險。但所提的內容有挑釁性,估計長期扣留是很有可能的,那就相當於長期出差在外,京城裏的家小有陛下照料,我還擔心些什麽呢?”

同一件事,不同的看法,這很正常。不正常的是,從普遍意義上講,大家認為讀史可以明志,可以提高靈魂質量,有利於成長為正面人物。卻不料在這件事上,浪漫的詩人和嚴謹的歷史學者對調了。所以,從古至今,激情永遠都是人生第一要素。

按規定,範成大被提升至資政殿大學士、左太中大夫、醴泉觀察使兼侍讀、丹陽郡開國公的位置,出使金國。按規定,他必須先向金廷通報出使的理由,到金國後,由金方陪同官員查閱有關國書,之後才正式舉行進呈國書的儀式。

可未按規定的是,走上金國皇廷時,他的衣袖裏藏著另一份國書,那才是他此次出使的真正目的所在。

這也是不得已。前面那些法定程序環環相扣,該做什麽事,能做什麽事,早就在最初階段規定好了,別想鉆空子。

如果他在第一時間報告說,有這樣一份關於受書禮、河南地的國書,金國直接就會拒絕,根本提不到日程表上來。

當天,金國皇廷接待宋使的程序在按部就班地走著。完顏雍平靜地坐在皇座上,似聽非聽,神游物外。這不奇怪,作為上位國的君主,他可以一言不發,可以大發雷霆,想怎樣都隨便,不必像南宋那邊小心翼翼,時刻等著接招。

可是這一天註定了是他的郁悶日。本來覺得該收工了,突然間宋朝那個使者重新施禮,從袖子裏拿出另一份國書,不等呈遞,立即高聲宣讀國書內容。

範成大聲音洪亮,申述南宋要求歸還河南祖陵墓園地的理由,並質問兩國已經不是君臣關系,而是叔侄關系,那麽仍然像從前一樣行受書禮,這合適嗎?

金廷一片寂靜,緊跟著就爆炸了。別人不說,完顏雍騰的一下從皇座上站了起來。據史料記載,這是絕無僅有的,這個完顏和從前那些不一樣,從來都雍容淡定、從容不迫。只是這時他真的氣急了,這是對他、對大金國的極大侮辱!

女真人建國以來,都只是欺負別人,從沒受過任何外來的蔑視。尤其是懦弱膽怯的宋朝人,今天居然敢自作主張,到他的皇廷來定規章制度。

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。

完顏雍怒吼:“這朝堂上難道是你擅自獻書的地方?從來沒有一個使臣敢如此放肆!”他命令範成大自動收回國書,下殿請罪。

範成大不在乎:“此國書不奏達,我回去必死。與其有辱君命而死,不如死在這裏!”

完顏雍大驚:“盡管你這樣的少見,不過還是得守規矩,拉下去,老實請罪。”這時金殿上一片大亂,當皇帝怒吼時,每一個金國大臣也都開始咆哮了。範成大一介江南文臣,被淹沒在一片怒火汪洋裏,自始至終都保持著鎮定。

範成大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能說到做到,他寧死也不收回國書,哪怕死在金國的皇廷上,也絕不辱命回國。這麽倔,按說根據完顏們的傳統習性,他基本上是死定了。

當天也的確有一大批金廷武士擁到了他身邊,只等一聲令下,直接就把他變成江南特產肉醬。

可是卻遲遲等不到命令。完顏雍怒火沖天地站在皇座前,時間一點點過去,他的神色逐漸平靜了下來。這人叫完顏雍,史稱冷靜雍、理智雍、從不出錯雍,他的心性氣度絕對超出了這個時代的任何人。

完顏雍下令收下南宋這兩份國書,放開範成大,讓他下殿回驛館聽信。

回到驛館關上門之後,範成大才開始後怕。誰也不願意死啊,何況是死在異國他鄉,並且是仇敵之手,這與光榮有關,卻和願意與否挨不上。

他寫了一首詩,表示自己有點怕,但是絕對挺得住。他早就作好了和西漢名臣蘇武一樣在異國囚禁的打算,絕對不向異族敵人低頭。

他多慮了,幾天之後傳來消息,完顏雍放他回國。至於使命,他傳到了就是,成不成功與他無關。嚴格地說,此行他讓金國官方正式接受了受書禮、河南地等兩項國務訴求,如果以後能探討成功,那麽他就是首功之人。

範成大很高興,可以說是超額完成了任務。他只想以最快的速度回家去,可是臨行之前突然又出事了,於他而言,完全是無妄之災。

災情從西夏來。很久沒有提到黨項人了,一來從地域上講,他們與南宋也不是鄰居,沒有交集;二來那邊很讓人厭煩,無論是從封建時代的標準來看,還是從現代人的審美情趣來說,都讓人提不起興致。

這次是一個叫任德敬的大臣搞篡位,刺王殺駕沒能成功,反倒被皇帝滅門。滅門行動中自然是要抄家,翻出來的東西裏有一份與南宋四川宣撫司簽訂的合同,約好篡位成功後南宋、西夏聯合起來攻打金國。西夏國王拿著這份合同想了想,任德敬死了,南宋和西夏沒關系,金國和西夏緊挨著,金國很強……他迅速得出結論,賣了南宋,向金國示好。

完顏雍指著這份合同上南宋四川宣撫司的公章問範成大:“這是咋回事?你們南宋太不地道了吧,總在背後搞小動作,是不是想再次開戰啊?”

這超出了範成大的職權範圍。他可以不回答,他也無權回答,因為他不了解內幕,更何況如果答錯了還會造成國家損失,所以通常情況下,閉嘴是最佳應對方法。

可範成大偏偏沒這樣。這人很淡定地面對金國皇帝的怒火,說了一句很不官方的話:“帝王的玉璽都能偽造,四川宣撫司的公章就一定是真的?”

這純粹是街邊吵架邏輯。完顏雍是向他質疑,要求南宋一方給出解釋,他反過來要金國先證明這公章是正品,不是的話那就跟南宋一毛錢關系都沒有。

這是明擺著只給完顏雍兩條路走,要麽穿越到現代,找出證明此公章的正品制造工藝證據;要麽就蠻性發作:我說是你做的就是你做的,不管對錯,先幹掉你再說!

冷靜雍、理智雍再次出現。完顏雍把那張來自西夏的合同隨手扔到一邊,這事兒一笑了之,就當不存在。

範成大順利回國。這一次出差,在外將近四個月,他幹了應該幹的事,擺平了不該他負責的事,連他在內全使團的人都安然無恙。看記錄可以發現,這是宋室南渡之後絕無僅有的一次成功外交。趙昚、虞允文大喜過望,重新正視了他。

幾年後,範成大任參知政事,進入宰執行列。

這件事幹得漂亮。可是回頭看,只是給之後的進程搭了個橋,金國什麽都沒有答應,趙昚還得再派人去交涉。

沒等人過江,完顏雍先給出了答案。河南地不要幻想了,你們不是要祖墳嗎?這個簡單,你們來人也行,我們幫你們也可以,把北宋皇帝們都搬到江南去住,那不就得了。

趙昚急火攻心,原是要收回祖陵,這回要變成破土遷墳了,這是對祖先最大的不孝!一定要阻止。正好兩個月之後是完顏雍的生日,趙昚以賀金主生辰的理由再次派出使者,一定要和金國爭個清楚明白。

這次派去的人叫趙雄,出使前職務是中書舍人。這位在宰執辦公室裏上班的科室人員是個比範成大還要強硬的牛人,他在金國皇廷上的表現被金國的大臣們記錄了下來,很多年之後還被傳頌,他們稱之為“龍鬥”。

顧名思義,趙雄跟完顏雍掐起來了。

兩人唇槍舌劍辯論了很久,限於篇幅,不多贅述。如果有人要求一定要贅,對不起,我不幹。理由?和金國大臣們傳頌這段的原因一樣。

完顏雍贏了。

他要沒贏的話,女真人吃飽了撐的,傳頌一個南宋使臣。

完顏雍說得合情合理——汝國為什麽一定要談河南地?難道是為了所謂的祖陵嗎?如果是這樣,眼前放著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